沙特阿拉伯王國(阿拉伯語: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英語: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也門等國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圣地。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圣地。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谷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沙特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游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2016年1月3日,沙特阿拉伯宣布與伊朗斷交。
【沙特阿拉伯國旗】
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王國”著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銷售量最多的國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50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 34885億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1981年石油產量達 4.9億噸,收入1032億美元。1983年以來,受石油價格下跌影響,產量和收入銳減,1985年產量為1.65億噸,收入340億美元。巨額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從傳統的落后的農牧業經濟迅速向以石油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轉變,到70年代已成為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1984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090億美元,人均收入 30000美元。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制定了龐大的經濟發展計劃。沙特政府實行經濟多樣化政策,重點發展現代工業和基礎工業,以逐步改變單純依賴石油收入的狀況,建立現代化、多樣化的國民經濟體系。
沙中關系
中國和沙特友誼源遠流長。早在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的弟子就曾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傳播伊斯蘭教。公元15世紀,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曾到過沙特。
2006年1月,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沙兩國簽署能源等領域合作文件。
(2006)胡錦濤主席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間,沙特政府向中國捐贈了5000萬美元的現金和1000萬美元的物資,是所有捐贈國家中捐贈數額最大的,各個阿拉伯國家的王室成員也積極組織捐款、義賣。
(2008)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沙特阿拉伯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建立了戰略性友好關系。
(2009)胡錦濤主席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
(2012年)溫家寶總理對沙特阿拉伯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
Copyright©2006-2017 hnsdj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