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位于6°27′N,3°24′E,處于西非東南部的國家,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爾,東北方隔乍得湖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總人口1.73億,占非洲總人口的16%,也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2013年,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5099億美元。
尼日利亞是非洲能源資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截止2014年已探明石油儲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種礦產中有34種具備商業開采價值。
尼日利亞政局基本保持穩定,自實行民選政治以來社會發展總體平穩。但隨著國內種族和宗教沖突日益激烈,恐怖活動愈加頻繁,使尼日利亞面臨的安全風險不斷升高。
【尼日利亞國旗】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成員國之一。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尼原為農業國。20世紀70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為改變本國經濟對石油工業的過多依賴,尼政府已實施天然氣開發戰略,大力開發國內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達到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農業日漸萎縮。資源豐富。尼日利亞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自1970年代以來,石油出口逐漸成為該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總收入的98%,占國家總收入的83%。尼日利亞的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
1992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低收入國家。1995年起政府對經濟進行整頓,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國際市場油價下跌和國內煉油廠停產,經濟增速減慢。1999年奧巴桑喬上臺后,積極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嚴格限制舉借新債,大力扶持農業,加強石油、天然氣、礦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外資、外援和債務減免。由于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上揚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經濟形勢趨于好轉。主要制造業為紡織、車輛裝配、木材加工、水泥、飲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圍地區;A設施年久失修,技術水平較低,多數工業制品仍依賴進口。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40%。全國7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農業主要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方式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同中國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于1971年2月10日建交。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順利。2005年,中尼兩國元首就雙方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達成共識。2009年兩國舉行首次戰略對話。
中尼簽有貿易、經濟、技術、科技合作和投資保護等協定,并設有經貿聯委會。尼是中國在非洲的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場,也是中國主要投資目的地國。2011年中尼貿易額107.88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92.07億美元。2012年1-10月雙邊貿易額86.8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75.19億美元。中方出口商品主要為機電產品和建筑型材等,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等。截至2011年底,中國企業在尼累計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316億美元,居非洲第二位。中方已承攬鐵路改擴建、阿布賈體育中心運動員村、發電站、農村程控電話網、石油區塊開發等項目。
中尼簽有文化合作協定和高校合作議定書。尼拉各斯大學和阿齊克韋大學各建立了1所孔子學院。2009年10月,“2009中國文化聚焦非洲”活動在尼舉行。2010年,中央電視臺第4套和第9套節目在尼落地。2012年3月,中尼簽署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5月,尼日利亞文化中心在北京設立。
1993年起,中方每年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2010/11學年,中方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138個。蘇州大學和拉各斯大學已作為合作伙伴入選中國教育部“中非大學20+20合作計劃”。
中尼兩軍交往始于20世紀80年代。2001年9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訪尼。同年7月,尼國防國務部長阿德拉賈率團訪華。2004年5月,尼國防部長寬庫瓦索率團訪華。2007年4月,尼國防部長伊龍西訪華。2008年6月和2009年7月,尼國防部長穆斯塔法兩次訪華。2009年4月,尼海軍司令易卜拉欣訪華。2010年11月,尼空軍參謀長烏瑪爾訪華。
河南四達 世界直達
Copyright©2006-2017 hnsdj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權利.